發布時間:2024-05-08 15:55
內容來源:井下作業工程公司
【字體:大 中 小】
測井儀器修理車間女工:劉利容
光陰似箭,時光匆匆,記憶的淺痕,還停留在昨日,久久不曾散去。我依然清晰的記得,2001年7月我告別大學生涯,伴著隆隆的火車聲,懷著對青春的夢想和對石油事業的追求,毅然離開家鄉,第一次踏上了陜北延安這片黃土地。初來咋到,我聽不懂陜北話,吃不慣陜北的飯,面對辦公和生活條件十分簡陋的陌生環境,內心充滿了惆悵與彷徨,但青春的夢想和作為一名石油學子的初心使命,讓我在彷徨中堅定了下來,我要扎根于這片黃土地,讓自己所學的知識在這片石油沃土上得到盡情的發揮。
經過短暫的野外一線實踐后,學習電子儀器的我來到了井下作業工程公司測井儀器修理車間這個大家庭,儀器維修工作是一個十分艱苦的崗位。作為一名儀修工,必須成天與沾滿油污和泥漿的儀器打交道,工作時不能像別人一樣穿著干凈漂亮的衣服,手上帶著的是黑漆漆的油手套,一雙手經常接觸的是油污、硅脂、汽油、黃油等,愛美的女同志不可能像別人一樣留長指甲涂著指甲油,買回的漂亮的戒指只能珍藏在抽屜里。對于女同志來說在這個崗位上工作就必須面臨體力和腦力的雙重挑戰。
我所負責的“雙感應——八測向”測井儀器是一種精度和靈敏度都很高的儀器,而且由于使用年限過長,維修頻率很高,勞動強度非常大。記得剛到車間工作的時候還沒有室內刻度場地,我們需要將儀器抬到室外進行刻度,且不說將這笨重的儀器抬進抬出本來就是一個極大的挑戰,而且在調試過程中又會經常出現各種意想不到的故障,需要長時間的細心檢查和仔細分析。已記不清曾經多少個炎炎夏日,為了能精確的刻度儀器,在烈日下一站就是幾個小時;多少個冰天雪地的寒冬,在凜冽的寒風中刻度儀器,凍的手腳冰涼······
在20多年的儀器維修工作中,我不怕苦,不怕累,拼盡全力讓一只只的測井儀器起死回生。對于每一支上過戰場,立過功,受傷回來的儀器,我都會給它做全面細致的檢查,然后進行維修保養,讓它們完好的重回測井作業戰場。多少次遇到任務重活多的時候,不停的抬儀器,裝卸儀器,一天下來回到家里混身酸痛動彈不得;又有多少次遇到復雜的解決不了的故障,趴在案前,對著儀器冥思苦想,反復檢查直到問題解決;多少次腰酸背痛時,我和師傅們仍然不屈不撓拿著大扳手對著儀器繡死的外殼用盡全力;多少次測井現場儀器出現故障我不辭辛苦來到條件惡劣的山上解決故障;多少次為了給測井小隊及時的配上儀器我放棄了休息日······
自2015年儀修車間黨支部成立以來,我便開始兼職從事黨務工作,作為一名黨務工作者是光榮的也是辛苦的,除了平時寫各種記錄寫到手軟,還經常在夜深人靜時帶著一身的疲憊加班加點寫各種急需的工作材料,有時候寫到大腦幾乎迷糊了,頭上跟帶了一個緊箍咒一樣,頭痛欲裂時,卻還在冥思苦想。
記得在一次半年考核前,我得了一場重感冒,由于黨辦、紀檢、工會所有考核任務加起來工作量非常大,而且我深知考核責任重大,所以即使生著病也幾乎是白天晚上,周六周天連軸轉著。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里,我一邊吃藥打針,一邊帶病堅持工作著,最后終于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了所有的考核資料。在遇到公司檢查時更加是忙得不可開交,記得有一次公司來檢查,有一個宣傳月活動方案還沒來得及寫好,于是我半夜4點鐘起來開始寫材料,直到早上7點多終于將一份6頁多的材料寫好了。
雖然黨務工作是辛苦的,但是我深感這份工作是神圣的,十分熱愛這份工作,在兼職從事黨務工作的6年多的時間里我將這份工作當成自己的責任,一直兢兢業業,不敢有絲毫的懈怠,有時候孩子生病請假在家照顧孩子,也沒有停止過工作,仍然在家忙著寫稿件,寫材料。甚至有一次在醫院做了一個手術后,請了一周假在家休息,仍然沒有完全放下工作,由于擔心支部工作的開展,僅僅兩天后就回到了工作崗位。
在工作和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們付出自己的心血,盡到自己的責任。既然承擔上了一份工作,它就是一份責任。梁啟超曾經說過:“人生須知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盡責任的樂趣。”他說的好,盡到自己應盡到的責任,心中時時充滿著責任感,才會體會到付出和兌現自己責任后的快樂。
我的崗位就是我的責任,我為自己能為延長石油事業貢獻一份微薄的力量而自豪。我將一如既往的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盡職盡責,一如既往的做一名樸實苦干的儀修人。在來到陜北,來到延長石油的二十多年的時間里我幸運地得到了領導和同事們的關心和呵護。作為一代背井離鄉外來的石油學子,我早已融入了延長石油這個大家庭,融入了陜北延安這片黃土地。經過20多年的歷練和成長,我的初心和夢想也在這片石油沃土上得到了充實。未來我們將仍然堅守這份初心和使命,用無限的激情投入到平凡的工作中,用辛勤的工作來點亮夢想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