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5-31 13:03
內容來源:井下作業工程公司
【字體:大 中 小】
編者按:為推進集團“埋頭苦干 不怕困難”優良傳統學習教育深入開展,今天本微推出專欄文章第三篇。
“不怕困難”優良傳統的形成
延長石油從單一的石油工業起步,現已發展成為油氣煤鹽等多種資源高效開發、清潔利用、深度轉化為一體的大型能源化工企業。追憶紅色歷史,集團所屬煉化公司定邊鹽場,其前身是1934年陜甘邊蘇維埃政府所成立的陜甘邊區鹽場堡鹽廠,是中國革命歷史上第一個“紅色鹽廠”。1943年1月,毛澤東主席為時任定邊城防副司令員、定邊鹽場打鹽總指揮羅成德同志題詞“不怕困難”,這是對定邊鹽業生產的褒獎,也是羅成德等老一輩打鹽人從鹽業戰線傳承給新時代延長石油人的寶貴精神財富,是延長石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需要持續弘揚的優良傳統。
黨中央在延安時期,延長石油的油和定邊的鹽被譽為陜甘寧邊區“黑白”兩件寶。延長石油的油解決了邊區的生產生活及戰爭用油之需,定邊的鹽則是當時的重要財政來源。
1940年,國民黨頑固派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停發了八路軍經費,蔣介石調集20余萬軍隊修筑五道封鎖線,對邊區進行經濟封鎖和軍事進攻,致邊區財政收入減少了70%以上,全面抗戰進入最困難時期。正如毛澤東所講:“我們曾經弄到幾乎沒有衣穿、沒有油吃、沒有紙、沒有菜,戰士沒有鞋襪,工作人員冬天沒有被子蓋。國民黨用停經費和封鎖來對待我們,企圖把我們困死,我們的困難真是大極了。”

面對如此嚴重的經濟困難,毛澤東指出:“鹽是邊區的很大富源,是平衡出入口、穩定金融、調節物價的骨干,很大一部分人民以食鹽交換外貨,相當大的一部分部隊及工作人員賴以維持生活或補助生活,鹽又是政府收入的一個重要來源,故鹽對邊區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過食鹽生產和銷售解決陜甘寧邊區的財政困難。
1940年,中央軍委后勤部設立鹽務局,并派邊區部隊參與鹽務生產。在“大生產運動”開展期間,1940年,八路軍359旅2000余名指戰員,開赴定邊鹽場,同群眾一起,筑壩打鹽,發展鹽業生產。

由于鹽業生產有著較高的收益,國民黨當地軍政經常派兵襲擾搶劫,武裝護鹽的任務就十分繁重。羅成德同志1941年2月至1945年6月擔任陜甘寧邊區三邊專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專員兼定邊城防副司令員,他一方面武裝護鹽,一方面發動軍民組織定邊鹽池擴大生產和對外貿易,對解決邊區財政困難,作出了重要貢獻。

羅成德同志是延安甘谷驛鎮羅家灣村人,1927年入黨,1934年參加工農紅軍。抗戰時期先后任中共廊縣(今富縣)縣委書記兼縣長,三邊分區專員兼城防副司令員。之后曾任熱河省政府主席、東北軍區后勤部部長,國務院外貿部副部長,寧夏自治區黨委書記處書記,邯鄲市副市長等職。為中共七大、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羅成德在回憶錄中說,“我是1941年2月任三邊專員公署督察專員的。由于在延安動身前領導再三囑咐,所以到職后就把主要精力用在發展運鹽生產上,開始兩三年內大約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時間在鹽池直接領導和參加修筑鹽田、打鹽和解決產鹽工具、食鹽運輸等問題。”他領導三邊人民開展大生產運動成績顯著,特別是組織鹽業生產,對解決邊區財政困難作出重要貢獻。1943年,在西北局高干會上,羅成德被評為勞動英雄并受到獎勵。

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級干部會議于1942年10月19日至1943年1月14日在延安召開,任務是在黨中央的直接領導下,根據整風運動的精神總結陜甘寧邊區的歷史和檢查陜甘寧邊區的工作。這是中共黨史上一次具有深遠影響的重要會議。在1943年1月14日召開的閉幕會上,毛澤東作了關于領導問題的講演,用“集中起來,堅持下去”兩句話闡明領導的真實意義,指出黨的領導就是集中人民意見,經過思考研究變成黨的意見,然后又把黨的意見拿到人民中去實現,就是真正理論與實際的聯系。
會議同時表彰帶領邊區人民在經濟建設中取得卓著成績的22名領導干部。羅成德是其中之一,他的事跡被刊登在1943年2月3日的《解放日報》:“羅成德,三邊分區專員,一是積極幫助前年軍隊機關在鹽池打鹽的巨大工作,幫助解決了糧食、用具和鹽廠;二是前年組織三邊群眾運鹽二萬馱,去年三邊設草店九處,境內運輸草料不缺;三是強迫二流子百余人參加工廠和打鹽;四是擁軍積極,能掌握政策……”休會期間,毛澤東為獲獎同志題詞,在一塊一尺長、五寸寬的漂白布上為羅成德親筆題詞“不怕困難”。據《解放日報》報道說,獲獎同志一一上臺領獎,由林伯渠授獎。“團體獎品為西北局贈送之紅綢錦旗,個人獎品除一塊毛毯外,更有由毛澤東同志親筆逐一題字之獎狀,尤其珍貴。授獎之時,全場掌聲如雷,得獎者均極歡快”。

“定邊鹽廠產鹽和運鹽任務的完成,保證了陜甘寧邊區的財政收入。”羅成德在回憶錄中記述,“比如1941年6、7兩個月,定邊縣財政收入總計78.7萬多元,其中食鹽一項收入就達49萬余元,占總收入的60%多,而食鹽運出邊區轉銷,又有一筆收入。所以說,在全國看來,定邊的鹽池雖然小得默默無聞,有的地圖上都找不到它,可對邊區財政收入卻起了相當大的作用,對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應有的貢獻”。羅成德曾說,“我們能有今天,不知是用多少同志的生命換來的,我是幸存者,我的生命不僅僅屬于我自己,我要用活下來的生命為人民多做點什么。”
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精神血脈。“埋頭苦干”“不怕困難”是延長石油獨有的紅色資源,都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要始終保持石油人的紅色底蘊和戰斗情懷,把“埋頭苦干 不怕困難”優良傳統內化于心、外踐于行,為再造一個結構優、能耗低、效益好、實力強的“新延長”貢獻更大力量。(延宣文)
